韩国人大概也没想到闻道资本,大学倒闭潮会来得这么快。
韩国釜山,一所地方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报名数据,刷新键被反复点击。
数字始终停留在个位数,整个系的新生报名人数是零。
这不是某所学校的特殊困境,而是韩国高等教育界集体面对的残酷现实:
教室里桌椅整齐,课本崭新,唯独少了学生。
2023年,韩国大学统一招生曝出令人震惊的数据: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其中八成位于岭南、湖南等非首都地区。
这些专业从护理学到传统工艺,名字还印在招生手册上,却已提前被宣判“死亡”。
首尔大学研究报告给了更加严峻的预测:
到2046年,韩国现有380余所高校中将有190多所关闭,地方大学首当其冲。
少子化是推倒大学的第一张骨牌。
韩国生育率在2022年跌至0.78,仅为人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2020年,该国高考人数30年来首次跌破50万,而大学招生名额却维持在53万以上,即便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升学,仍有近4万个名额空缺。
地方大学的招生状况尤为惨烈。
2021年,韩国198所四年制大学中有162所未招满学生,其中90%是地方院校。
超过30所大学实际招生不足200人,18所甚至不到100人。
这些学校大多依赖学费生存,当釜山某私立大学打出“入学即送iPhone”的广告仍无人问津时,倒闭已成定局。
2023年,韩国政府选定10所地方大学为“全球化大学”,计划5年投入1000亿韩元扶持。
结果次年一半学校的招生率不升反降。
一名教育研究员在《中央日报》访谈中直言:“用纳税人的钱维持空壳大学闻道资本,就像给临终病人输葡萄糖——延长痛苦而已。”
为抵御倒闭潮,韩国高教界展开一场悲壮自救。
“合并手术” 成为首选方案。2024年6月,国立安东大学与庆北道立大学合并获批。
此前昌原大学已吞并居昌、南海两所道立大学,试图打造“区域教育航母”。
但合并如同移植器官,常伴随排异反应:教职工抗议编制缩减,学生担忧学位贬值。
部分大学为了招生,取消了高考成绩要求,甚至接受“零分考生”;
有的引入“弹性定员制”,每年动态裁减冷门学科。
光州某私立校为吸引生源,承诺免学费、奖百万韩元、赠智能手机。效果却像向沙漠泼水,瞬间蒸发无痕。
地方私立校将留学生学费定为本地生的1.5倍,疯狂招募越南、蒙古学生。
然而语言门槛形同虚设,部分学生入学后直接弃学打工,导致韩国法务部对涉事大学吊销招生许可。
明知大学等名校则因债务危机濒临破产,2.6万师生前途未卜。
韩国并非孤例。少子化的寒流正冻结全球高等教育版图。
日本2023年至少有12所短期大学停招,奈良佐保短大等百年老校黯然退场。
美国大学倒闭数量十年激增三倍,181年历史的爱荷华卫斯理大学、1834年创校的绿山学院相继关闭。
▲韦尔斯学院宣布关闭,来源:校官网
马斯克的母校加拿大女王大学,也被迫停招美术专业,古典学系靠商学院“输血”续命。
中国台湾地区已出现类似的情况。2023年,台湾科技大学接管华夏科技大学,后者将于2027年停办。
慈济大学与慈济科技大学的合并则开创了技职与普高体系融合的先例。
而大陆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7万,多省叫停高校扩增计划,“十四五”规划明确转向“提质减量”。
韩国教育部试图将财政权下放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却遭质疑“甩锅责任”。
加拿大女王大学提供了另一种转型思路。该校砍掉小众专业,强化工程、医学等实用学科,让商学院反哺人文院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未来高校必须从规模竞赛转向特色生存,就像森林中争夺阳光的植物,长得更高或开出与众不同的花。”
这场席卷全球的倒闭潮终将成为教育进化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活下来的,必是那些把根扎进时代土壤的学校。
资料来源
1. 网易新闻:《无人报考!多所大学面临倒闭!》(2025-07-09)
2. 搜狐教育:《高考人数下降,大学正在批量倒闭,预计190所!》(2025-06-05)
3. 搜狐网:《无人报考!多所大学面临倒闭!》(2025-07-09)
4. 参考消息网:《韩国大学“招生荒”的教训》(2024-07-29)
5. 青橘网:《高考人数下降,大学正在批量倒闭,预计190所!》(2025-06-05)
6. 知乎问答:《韩国大学或将现“倒闭潮”?招生招不满!为什么?》(2021-04-13)
7. 教育资讯网:《韩国明知专科大学怎么样》(2025-06-20)
8. 办公分享网:《无人报考!多所大学面临倒闭!》(2025-07-10)
9. 百度搜索:《韩国大学倒闭危机》相关资讯(2023-2025)
10. 搜狐新闻:《韩国高校危机:少子化与教育生态的未来挑战!》(2024-12-17)
(小可 老A)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